
“活雷锋”对话“拓荒牛”
“了不起!真是了不起!没有你们,哪有今天的深圳速度!”7月16日上午,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展厅里,87岁的“拥军妈妈”陈观玉望着墙上基建工程兵拓荒的老照片,听着会长黄干达讲述他们当年徒手建起电子大厦、市委大楼的故事,忍不住拍手赞叹。
八一建军节临近,深圳“活雷锋”陈观玉带着志愿者,专程来到福田区葵花公寓,看望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的老兵们。
黄干达、李平均等研究会成员和退伍老兵张修寅、朱晓奇等人早已守候在大门口,像见了亲人般拉着陈妈妈的手不放。

展厅里,泛黄的照片静静铺展着1979年两万基建工程兵南下的往事。志愿老兵推着轮椅上的陈妈妈慢慢看。

当看到战士们踩着泥泞、顶着烈日施工的画面,老人眼睛湿润了:“那时候深圳到处是荒滩,我住的渔民村离工地近,总见这些小伙子夜里还在忙,工装湿透了也没人叫苦。”
走到“拓荒岁月”展区,一组临时营房的照片让陈妈妈红了眼眶。照片里竹席和油毡搭的棚子在暴雨中歪斜,床边摆着沾满泥浆的胶鞋。
“1983年台风掀了营房顶,孩子们挤在祠堂过夜,第二天照样上工。”她声音有些哽咽,“我送点自家咸鱼过去,他们非要塞粮票,说部队有纪律……”
座谈会上,黄干达握着陈妈妈的手说:“您几十年学雷锋做好事,和工程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一模一样!”李平均接过话:“80年代您就照顾孤寡老人、资助学生,这份心和战士们建特区的担当一样金贵!”
“你们才是真英雄活雷锋!”陈妈妈望着在场的老兵,一字一句道,“你们离开家,把最好的年华给了深圳。这城市的第一块砖、第一条路都是你们造的,深圳人永远记着这份情!”

临别时,黄干达向陈妈妈送上《拓荒牛的记忆》等史料集,扉页写着:“向用爱心温暖城市的陈观玉大姐致敬——两万基建工程兵永远与您同行。”陈妈妈也回赠了自己的回忆录。
一场跨越半世纪的相聚,让“拥军妈妈”的大爱与拓荒勇士的奉献在展厅里相遇。这,正是雷锋精神在特区深圳最生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