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爱心送考 播下善意的种子
爱心“接棒”!高考生受助后转身成为志愿者,公益在南通这样接力传递。
“夏姐姐,这道数学题能教教我吗?”7月16日下午,在南通市“心”城雷锋驿站里,五年级的小同学正向大学生志愿者夏云菲请教。这个夏天,南通崇德学雷锋公益服务中心上演了一场特别的“爱心接力”:曾被雷锋车队爱心送考的高考生,主动加入暑期公益行动,为困境儿童辅导功课,将温暖传递下去。

这个暑假,南通崇德学雷锋公益服务中心的创新公益模式,正悄然释放着温暖的力量。不久前,中心旗下的雷锋车队圆满完成了高考生免费接送服务。令人欣喜的是,部分受助学生没有止步于接受帮助,而是选择在暑期成为志愿者,主动投身于帮扶困境儿童的行列,实现了从“受助者”到“施助者”的转变,形成了“受助—反哺”的爱心闭环。

创新模式:交通 教育,爱心双线传递
从“车轮”到“书桌”的接力: 雷锋车队不仅将高考生安全送达考场,更为他们播下了爱心的种子。如今,这些曾经的受助者,利用暑期时间,为困境儿童提供“一对一”的课业辅导和心理陪伴。车队负责人金桂华欣慰地表示:“这种接力式公益,让爱心流动起来,大大增强了社会互助的效能。”
资源联动,服务无死角:中心依托“心”城雷锋驿站设立固定辅导点,同时创新性地利用车队车辆打造“移动学习站”,将服务送到居住偏远的困境儿童家门口,提供“接送辅导”一体化的贴心服务。这一模式借鉴了车队“爱心出行”公益活动车轮上流动的“雷锋驿站”成功经验。
服务升级:不止于功课,更关乎心灵“授业”更“解惑”.
大学生志愿者们(如夏云菲)不仅耐心辅导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梳理解题思路,更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高考备考心得。他们特别注重“寓教于乐”,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缓解孩子们的学习焦虑,激发兴趣,提升信心。
精准关怀,家校联动:
活动开始前,中心工作人员会组织志愿者与孩子家长充分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难点,量身定制个性化辅导计划。每次课后,志愿者还会及时向家长反馈情况,并提出建议,强调劳逸结合的重要性。
清凉保障,安心服务:
延续车队的高温关怀传统,所有辅导站点均配备空调和充足的清凉物资(部分由光明乳业等爱心企业持续支持),确保孩子和志愿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互动。
温情反哺:
公益薪火相传大学生志愿者夏云菲在辅导过程中深受触动:“经济在发展,但对困境儿童的关爱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作为大学生,能利用暑期实践陪伴这些小朋友,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心理,非常有意义。”许多像小夏一样的志愿者坦言:“帮助他人,让我更深切地理解了当初雷锋车队叔叔阿姨们无私付出的意义。”这份理解,正是公益精神最动人的传承。
社会共鸣:多方聚力,爱心生态圈形成
这种“受助—反哺”的良性循环和高效的服务模式,已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南通市崇川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组织纷纷伸出援手,捐赠学习用品等物资,形成了“企业捐物资—车队供服务—学生传爱心”的协同公益生态,让爱的力量不断放大。
展望未来:专业守护,点亮更多星光
南通崇德学雷锋公益服务中心表示,下一步将积极链接更多社会资源,扩大服务范围,覆盖更多社区的困境儿童。同时,中心将致力于推动“志愿服务社工化”,引入更科学、更专业的服务方法,为困境儿童的成长撑起一片更广阔、更坚实的蓝天,守护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结语:一次爱心送考,播下善意的种子;
一场暑期接力,绽放反哺的芬芳。从“车轮”到“书桌”,从受助者到志愿者,南通崇德学雷锋公益服务中心的创新实践,不仅解决了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更在年轻一代心中厚植了奉献与担当的精神。这趟温暖的公益旅程,未完待续,期待更多爱心力量加入,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