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锋”火相传 信仰守护(连载十八)
第五节 薛三元谈给雷锋当班长排长
(根据录音节选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雷锋的班长、排长---薛三元
薛三元,1941年出生,河北省阳原县人,1958年入伍到工兵10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汽车教员、股长、后勤处长等职。1960年春天,雷锋入伍后,经过新兵集训分配到运输连汽车驾驶排(即4排)10班学习驾驶,薛三元任10班班长。
雷锋在汽车驾驶排结业后,分配在2排4班当战士,薛三元担任4班班长,薛三元升任2排长后,雷锋接任4班班长。薛三元同志同雷锋朝夕相处两年多,是雷锋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的主要见证人之一。1960年11月8日,薛三元同志和雷锋同一天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同一面旗帜下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薛三元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2次荣立3等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6年转业地方工作后,连续多年被所在单位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退休以后,他联络在沈阳的雷锋战友,成立了雷锋精神传承团,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宣讲雷锋事迹,捍卫雷锋精神,同各种损毁雷锋形象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60多年来,薛三元同志以雷锋为榜样,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发扬雷锋精神。多次应邀为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做雷锋先进事迹报告。用亲眼目睹的事例,讲述鲜活的雷锋。他讲述的故事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受到了人民群的一致好评!
※ ※ ※

薛三元:
下面讲讲我和雷锋同志的渊源。
我和雷锋认识,就是雷锋同志1960年1月8号入伍那天。1月8号下午3点多钟,雷锋从火车站出来,我们运输连敲锣打鼓到车站迎接。我对雷锋的印象是什么呢:一个小战士提着箱子,穿着肥大的棉裤,这是我看到的第一眼,当时还不知道叫雷锋。我就联想到自己,我当兵啊也提着个箱子,是帆布箱,不是皮箱子,所以这是第一个印象。
雷锋的讲话在我的印象当中是在团拜会上,不是新兵入伍的那一天,因为团拜会时我们全连官兵都打着行李当凳子坐在广场上。运输连坐在后面,雷锋代表新兵讲话。1月8号欢迎雷锋入伍的时候没打背包,是敲锣打鼓拿红旗去的。是这次讲话我们才知道他叫雷锋,是个孤儿。他在上面讲话,风把那个稿子吹的哗啦哗啦直响,来回折,最后雷锋干脆不用讲稿,就随便演讲,也没有什么40多分钟,当时没那么多时间。
通过雷锋的讲话和接兵干部的介绍,大家才知道他是个孤儿,在地方呢表现不错,被评了各种先进啊什么的,所以我对雷锋产生了很好的印象。我们几个班长就在后面议论,雷锋讲的这么好,在地方表现这么好,干脆分到咱们运输连来开车多好。就我内心来讲,也是希望雷锋能过来。因为雷锋是个孤儿,我本身也是个孤儿,雷锋参军的迫切性,我17岁当兵也是如此,也是戴明章接的兵,从内心来讲,就希望雷锋同志能到运输连来学开车。
新兵集训以后,雷锋同志真的分到运输连开车来了,而且又恰恰分到我这个班,训练4排。当时我们连里有2个训练排:3排、4排,都是临时组建的,分了43个辽阳兵。雷锋分来以后又恰恰分到4排4班,当时我是这个班班长,下士班长,开始和雷锋在一起。因为雷锋同志在地方上表现那么好,经过我们班里面选举,就叫他当学习组长、读报员。雷锋有文化,读报纸呀,招呼大家学习理论啊,学习文化呀他都行。训练班没有副班长,因为是临时组建的,所以雷锋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代理副班长职责。整理内务卫生,组织农副业生产,节假日帮厨,都压到他头上去了。所以说一开始,大家对雷锋同志都了解和信任,大家都拥护,我就给他加了不少的工作。
雷锋同志的事迹,从他一到连队开始,就坚持经常做了,好像是应该做的似的,也没有什么拔高啊。雷锋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到了7、8月份,雷锋入伍年代正处于国家困难时期,日子确实不好过。中央号召要艰苦奋斗,勒紧裤腰带,共度难关。所以在这个前提下,雷锋处处增产节约。什么节约箱啊、扫水泥呀都是这时做的,雷锋出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开始是被评为节约标兵,然后就是8月份上寺水库抗洪救险。那一年呢,一共是立了2个3等功、一个2等功,那一年他还入了党。按照习惯新兵刚训练毕业不能入党,不是说以老压新啊。一般1年是考验期,2年是培养期,3年是发展期,过去都是这样掌握的。也就是说新兵不入党,3年不满不提干,3年义务兵嘛。
雷锋在部队最突出的事迹就在1960年和1961年这两年,开始是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抚顺市人大代表、优秀校外辅导员、晋升了中士军衔。雷锋的成长进步,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以外,还倾注了各级党组织、各级首长的大量心血和汗水。为了培养雷锋,团里面专门派副政委刘家乐常年在我们连队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对雷锋的成长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雷锋有不足的情况下,团首长们下大气力帮助他。比如说雷锋同志经常外出开会,影响到他开汽车的技术不怎么好。为了解决雷锋又红又专的问题,团党委下决心专门给他起小灶,派汽车教员王广湘专门对雷锋进行了20多天的培训,使他的驾驶技术赶了上来,真正的成为又红又专的典型。
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没有韩万金政委就没有雷锋,我这样说可能不一定对。韩万金这个老首长啊,他看典型看得准,抓典型抓得狠。没有他呀,雷锋树不起来,树起来以后啊,也不一定能够挺得住。雷锋这个典型,树立也好,弘扬也好,各级党委确确实实费了很大的心血。
雷锋当班长是1961年8月份,晋升军衔应该是1962年的上半年。刚当班长时候呢,没有提中士军衔。雷锋当了班长以后,我这时当排长了,2排排长。雷锋当班长以后,就把它留到了4班,把张兴吉从4班调到3班。因为当时4班是“四好班”,和雷锋这个典型相称。雷锋牺牲以后,要命名“雷锋班”了,就又把张兴吉调回来了,这就是历史。张兴吉给雷锋当过班长,又是“雷锋班”的第1任班长。
雷锋当班长以后,对我的工作很支持,3班长是张兴吉,4班长是雷锋。雷锋的学习好,张兴吉干活能吃苦,那会我这个排长啊,确实没什么事可干,有什么事他俩就跑去了。那时一个排就是两个班,我这个排长在张兴吉、雷锋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确实是做了不少工作,在连队也排到了前面,不管初评总评,我们排都是四好,4班是连续“四好班”。
我和雷锋接触了2年零2个月,1962年过完春节我离开连队,到山西大同汽车管理学校深造。在临走的时候,我和雷锋谈了很长时间,相互进行了鼓励。
还有一段历史,就是我和雷锋还有炊事班一个姓吕的战士,被团里面抽调到丹东九连城学习体育器械操,通过集训代表沈阳军区工程兵参加沈阳军区的体操比赛。在丹东集训的时候,家里面都开始上车驾驶了。雷锋知道以后呢,想回来开车。再有就是训练特别艰苦,我们过去也没有基础,雷锋啊就是喜欢单杠、双杠,其它俺们也不懂,什么山羊啊,木马啦,吊环啦,体操啦都不懂。强制性训练,胳膊腿都受不了。雷锋就给团里面写了一封信,说想回去学开车。当时我是班长,我带队呀,那肯定是不行的啊。我就批评他,说实在的说得很重,把他都说哭了。第二天早上,雷锋当我的面把那个信撕了,并表态一定安下心来,搞好训练,认真参加比赛。
我和雷锋的因缘见证了雷锋同志在部队的成长过程,也经历了许多事情,像雷锋练投弹,上山打草给王延堂送饭等等,其他同志都讲了,我就不重复了。
我在部队待了28年,在部队虽然没给雷锋争光,也没给雷锋抹黑。转业到地方以后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宣传雷锋的事迹,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党员。
另外,到地方以后,针对社会上一些现象,我们成立一个小组,有乔安山、庞春学,于泉洋、张兴吉和我,宗旨就是捍卫雷锋精神,维护雷锋形象。最重要的有两件事:
一个是封杀网络电影《雷锋的初恋女友》。有一伙人花了好几百万,胡编乱造拍了个网络电影,胡说雷锋同地方一个女青年搞对象,他和初恋女友如何如何。我们见到后非常气愤,立即给解放军总政治部写信,总政领导很重视,立即找到了广电总局。结果还不错,最后这部网络电影胎死腹中。
第二个是浙江有一个什么企业,用雷锋的头像和毛主席题词做安全套的包装盒。我们知道后愤怒极了,立马给中央有关部门写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也把它取缔了。
我觉得我们做报告也好,我们的媒体平台也好,宣传雷锋一定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经得起推敲。比如投手榴弹,很简单的事,可是投手榴弹到底是多少米优秀?多少米良好?有的说是50米,有的说40米,这是对基本常识不懂。手榴弹分几种:有300克的、有500克的、还有700克的。咱们部队是700克的,20米是及格,30米是良好,35米以上是优秀。有些书上写的不一样了,有50米的,有30米的,这个东西他不懂,就在那里乱说。投弹还有个准确性,目标区是扇形的,越往远越宽,中间有横格,投不到目标区域也不算,所以有好多事宣传啊应该叫准,较真。
还有一幅画,雷锋冬天开车,半路上水箱开锅,拿着个水桶去打水。水箱开锅,两种原因:一个是水箱漏水,你凭啥平时不好好保养?第二个是水箱没加水,那你出车前为啥不检查?还炫耀说雷锋爱护车,半路上水箱开锅了,到水坑去打水,这不是笑话吗?好多这些细节不了解,不整明白,主观上想说雷锋是怎么爱护车,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