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线】“锋”火相传 信仰守护(连载十六) -九游会下载

2025-07-18 14:10 整理:李振魁 总编:本网总编室 责编:吕晓岩

用左边的

“锋”火相传   信仰守护(连载十六)

第三节 史宝光谈勘查雷锋牺牲现场

(根据回忆文章整理 未经本人审阅)

图片70.png

史宝光,1962年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保卫处干事期间,曾亲身参加了雷锋牺牲现场的勘察处理工作,是雷锋“因公殉职”鉴定结论的责任人。曾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某仓库副政委。1979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沈阳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离休后曾任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荣誉会员和沈阳市雷锋精神研究会理事,并参加市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工作。

※      ※      ※

史宝光:

事情发生在1962年8日15日中午,工兵10团后勤处处长武学孝同志驱车来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向领导报告:雷锋在营区因汽车肇事身亡。政治部主任裘永芳同志听到后极为震惊,当即决定立案调查,指派我和张峻立即赶往抚顺。当年,我是保卫处干事,张峻是宣传处干事,之前他曾经为宣传雷锋的先进事迹拍摄过许多照片。

我们下午3时到了10团驻地,听连队领导介绍情况后,马上到出事地点勘察,把当事人乔安山同志找来说明事发经过,并让他把13号车按原来行车路线演示一遍,停在出事地点。我勘察现场测量距离,张峻同志对复原现场进行了拍照,包括周围环境,8号线拉的晒衣场地,打在雷锋头上的木杆,埋杆20公分深的土坑等。

乔安山说,当天,他和雷锋从沈阳郊区的国防施工工地返回抚顺团部的时候已近中午,雷锋与他商量先冲洗车再吃午饭。随后,他们把车开到9连营房附近,距营房前8米处有一排用方木杆和铁丝拉成的晒衣绳,要想进到西侧的炊事班门前洗车,还需通过晒衣绳东面拐一个直角弯的路。雷锋下车察看地形,他站在晒衣绳第一根方木杆内侧的铁丝下指挥乔安山向里面开车。车身已经通过方木杆后,雷锋打了一个前进的手势。乔安山继续把车慢速行驶,只听咔嚓一声响,回头一看雷锋已倒在了地上。他急忙下车跑到班长身边,只见雷锋呼吸急促已不省人事。连部领导闻讯赶来,大家把雷锋抬上汽车,送往附近的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但该医院的条件有限,心急如焚的副连长驾驶嘎斯军车,风驰去沈阳军区总医院接脑科医生。医生来到后,为时已晚,雷锋已停止呼吸。经确诊:雷锋右脑太阳穴处,因受重击造成颅骨骨折,颅内出血而死亡。在场的战友们无不感到惋惜和悲痛。乔安山当时也深感压力很大,因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我们现场实地勘察,发现折断的方木杆材质为柞木,长1.8米,横截面积6x6厘米,一头还连着8号铁丝,方木杆的折断处有黑色橡胶沫,在汽车后轮胎外侧有明显的擦伤痕迹。除此再没有看到刮碰车体痕迹。因此,我们认为,房前的土道狭窄,路面不平,栽埋晒衣杆根部还有凸土,形成左高右低状,汽车驶进时必然向右倾斜。从表面上看到车体刮碰不到木杆,但是汽车轮胎已经挤压到左边的方木,致使这根既脆又硬的木杆从根部折断,在铁丝拉力下断了的木杆突然飞弹起来,猛然击中雷锋头部,导致了这场事故。

经过下午的工作,对现场情况认真分析,我们以上级保卫部门代表的身份对事故认定的初步意见是:这是一场不可意料的突发事件,不属于交通肇事。当晚,我们向从工地回来的团政委韩万金同志作了汇报。我们认为该事故既不是乔安山的有意所为和操作不当的技术责任,更不是雷锋指挥上的失误。考虑到事故是发生在洗车途中的工作时间,我们认定雷锋的牺牲应视为因公殉职。韩政委同意我们的勘察结论。韩政委随后告诉连指导员高士祥同志找乔安山谈话,为其卸掉思想包袱。张骏同志连夜起草了《雷锋因公殉职讣告》,准备向军内外报刊发表。

图片71.png

当天下午,雷锋同志遗体从医院接回运输连,安放在军人活动室。因为天气炎热,用了四块大冰砖垫在遗体下,战友们轮流为雷锋守灵。

随后,我们开始清点雷锋的遗物。从他入伍前的皮箱中,看到很多他当兵前的衣物,有皮夹克、毛衣、毛料裤子和手表。还有一个100元的存折。褪色旧军装打着补丁,袜子都是补丁落补丁的。雷锋生前是节约标兵,每年发放两套军装他只领一套。遗物中,还有雷锋平时学习毛主席著作写下的许多读书笔记和日记,还有许多生活照片。

第二天(8月16日)上午,连队派人到抚顺葛布街公墓安排墓地。下午,我和连队战友为雷锋入殓,遗体安放在黄花松大棺木中,这是市委主要领导把自家为老人准备的寿木捐赠给了雷锋。

图片72.png

第三天(8月17日),在望花区政府机关小礼堂举行了追悼大会,由张峻写的“公祭雷锋同志追悼大会”横标和“学雷锋不怕苦不畏难,以行动做纪念争当五好战士;学雷锋对敌恨对己和,化悲痛为力量苦练杀敌本领”的挽联,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雷锋灵柩停放在前台中央,周围布满花圈。团政委韩万金主持追悼大会,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苏民致悼词。他介绍了雷锋同志生前工作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等先进事迹,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参加追悼大会的机关和部队官兵代表200余人为雷锋送葬。披着黑纱的雷锋遗像安放在送葬车队的前导摩托车上,灵车由4名连级干部守卫,官兵代表乘坐10余辆载有花圈的军车为其送行,地方铜管乐队一路奏哀乐,葬礼盛况空前,沿途吸引很多市民驻足。当得知这是为雷锋送葬时,许多人自发地跟随到墓地参加了祭奠……

雷锋牺牲后,1963年1月7日,雷锋所在的运输连4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后,沈阳军区和抚顺市为了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于1964年清明前又隆重地将雷锋的墓移到抚顺望花公园,建成今日的雷锋纪念馆。

近年来,一些相关报道和影视作品中,在雷锋殉职的细节上,出现了许多传说和版本,其间大相径庭。每当看到这样不真实、不准确报道,总是感到不解和遗憾。雷锋同志是我们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在人类文明史上永放光芒。为尊重历史,尊重逝者,对雷锋的任何叙述必须是真实、准确的,不能因某种需要而任意变调,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弘扬雷锋精神。

雷锋同志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鼓舞着我们攀登精神文明的高峰。

(未完待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