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锋”火相传 信仰守护(连载十五)
第二节 冯健谈雷锋在湖南望城
(根据录音节选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雷锋敬慕的人—冯健
冯健,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湖南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望城县人。
1953年高小毕业后冯健主动参加农业生产,为发展养猪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全县著名的“养猪姑娘”。17岁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出席共青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共青团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9月、1957年5月、1964年6月三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曾担任湖南省总工会女工部部长、省总工会副主席,省女工委主任、纪检组长等职。
1957年,雷锋在望城县委工作时结识了这位“健姐”,成了他思想上最敬慕的先进人物之一。他们经历相仿,志趣相投,在县委张书记家一见面就彼此产生了亲切感。雷锋比冯健小3岁,称她为“健姐”,冯健则叫他“小雷弟弟”。他们互相勉励,经常在一起交流有关理想、前途、学习等问题。1958年秋,冯健被保送上大学,雷锋随后报名去鞍钢当了工人,分手之后,她们仍有书信来往。
1961年春天,冯健见报刊上介绍雷锋先进事迹,当即去信表示祝贺。雷锋复信并寄给她一张擦汽车的照片,背面写道:“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雷锋1961年6月4日”。雷锋那张珍贵的照片,至今仍保存在冯健手中。
多年来,冯健坚持学习雷锋,宣传雷锋。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等地召开的各种会议上,在一些大中小学组织的报告会上,无数次地讲述过雷锋给她留下的美好印象,以及她对雷锋精神的理解,被湖南省武警总队等多个单位和学校聘请为学雷锋顾问,并相继发表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人民工作,行行都光荣》、《学习雷锋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等回忆雷锋、学习雷锋的文章。
2018年,70多岁高龄的她,走遍了望城的山山水水,沟沟汊汊,查阅资料,遍访雷锋当年亲友、领导、同学、老师等相关人士。写下了近30万字的雷锋《人生三部曲•望城起步》,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了雷锋在望城的18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研究雷锋成长,弘扬雷锋精神不可多得的珍贵典籍。
冯健几十年如一日,以自身的模范行动,保持和发扬着雷锋精神。
※ ※ ※

冯健:
首先,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是望城与雷锋成长的关系和作用。
望城是雷锋的出生地,也是雷锋的生长地。雷锋22年的人生岁月,有18年是在望城度过的。他离开望城的时候已经是成年了,他入了团,是入党的积极分子。望城,为雷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应该讲雷锋的根是在望城,基础是在望城。水有源树有根啊,所以必须明确地认识雷锋在望城18年的生活、学习、工作与雷锋离乡北上,到北方、到鞍钢、到部队这4年的时间里,这个奋斗年轮的内在联系。他在鞍钢,特别是在部队,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各个方面全面地得到了升华。同时,明确地认识到雷锋在望城的18年,在雷锋成长的历程和雷锋精神形成的过程当中,确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是望城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
望城在培养雷锋的同时,也培养了伟大的雷锋精神。今年的5月份,由中国科学院、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湖南省委共同举办的雷锋精神论坛,在长沙召开。我们省委副书记在闭幕词中这样讲,湖南望城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
我们的湖南日报,在7月28号刊登的一个长篇的评论,评论当中是这么写的:湖南是雷锋精神产生、形成,最终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起点。
省委领导、省委机关的一些报纸这些论述,对湖南望城与雷锋精神产生和形成的关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说明。这在我的记忆力当中,在我掌握的资料当中,还是首次公开的讲法。
三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我们湖南特有的历史人文资源在学习雷锋活动当中的独特作用。
今年的3月份,我们的省委书记特别地强调,望城特有的雷锋历史人文资源,在学雷锋活动当中的具有特殊的作用,望城是雷锋历史上人文资源荟萃的地方。
他讲,没有哪一个地方有望城那么多与雷锋生前有关的活动场所,以及与雷锋有关的人和事。比如雷锋生前的一些活动场所啊,雷锋的遗物啊,还有相关的口述资料。
戴明章同志写的那本书里所收集的纪实,这些人大多数人还健在,都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有很多的是口述资料。还有历史性的一些建筑与标志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人文资源,集中展示了雷锋在望城的成长历程和雷锋精神产生形成的过程。对于见证雷锋光辉的人生,认知与宣传雷锋事迹,研究和弘扬雷锋精神,我觉得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和特殊的作用。
作为望城人,令我感到极为幸运的是,我不仅仅与雷锋是同乡,而且是在雷锋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也就是他到望城县委当通讯员没有几天,一直到他离乡北上去鞍钢、到部队,我与雷锋同志有过将近6年的友好交往。
因为我比雷锋同志大3岁,雷锋一直是叫我健姐,或者是冯健姐姐,我也是非常喜欢这位不是亲弟弟、胜似亲弟弟的小雷。我们那个时候都叫他小雷,没有叫雷锋,因为当时他还叫雷正兴。
岁月抹不掉心中的记忆。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心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积极向上,虚心好学,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热情乐观,富有爱心的这些优良品德,一直镌刻在我的心里。
雷锋其实是很苦的,他自己讲的是一个流浪儿,是孤儿。但他没有孤儿的那一些习气,像孤僻啊、自私啊等等,而是充满积极向上这些好的东西,我觉得他是个奇人。有很多的优良品德在我的心中留下来的印象是无法磨灭的,是永远不会磨灭的。一些记忆也是不断的升华,成为激励我前进的精神动力。
这么多年来,我没有像大家、像在座的很多同志那样做了很多使人感动、受人敬仰的事情。可能是因为工作关系吧,我这些年来一直是在工作上,尽量努力地去要求自己向雷锋学习。
他曾经寄给我一张照片,那是1961年6月4号。他在照片后面这么写,他说:“冯健姐姐:我永远向你学习,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961年6月4号”。他这一张照片确实对我的勉励、激励很大,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按照他照片写的向他学。我应该向他学习,我很惭愧啊,我没有做什么,即使过去有一点点,这也是党的培养教育,是人民给我的,我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所以他要向我学习,我确实是感到很惭愧,我应该很好地向他学习。他提到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他在用他的短暂的一生,为这个信念而奋斗。
雷锋为什么叫我姐姐呢?我还记得是1956年,我到县里面去办事,顺便到我们张书记家里去看望张书记。他是一个很好的书记,是很受人尊敬的,所以我们一到县里面就去看他。
一走到他家里,正好看到一位小伙子,年龄也不过十五六岁,个子不太高,身材也不胖,穿着整齐,看着还是很有气质的。这个小伙子,正给我们张书记的女儿系红领巾。我心里在想,是不是张书记家里来了个客人啊。
没有等我说话,张书记就介绍说:“冯健,”张书记那时候也确实挺喜欢我,对我的培养教育是很大的。他说:“你好啊!你们还不认识吧?这就是新来的公务员小雷。”他又对雷锋这么说:“这是你早知道的冯健姐,冯健姐姐。”那个时候大家都叫我冯健姐姐了。接着张书记就把我介绍了一番:说什么十八岁就入了党啊,什么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啊,又是什么见了毛主席的。这个时候雷锋听了以后呢,好像见了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似的,毕恭毕敬地向我敬了一个礼。他说“冯健姐姐,我就向你学习”。
他就这么说:“向你学习”,我当时就说“向我学习什么啊,我没有东西可学,你在张书记身边呐,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
当时就一见面吧,张书记就跟我们这样做了一个介绍。这个时候张书记的女儿就拿着她的红领巾跑到我的面前,她叫“姐姐,冯健姐姐,你帮我系红领巾。”因为红领巾我也戴过,确实系的又快又好。这个时候雷锋看见了就说:“你戴过红领巾吗?”我说“戴过。”他就让我讲一讲红领巾的意义了。我知道雷锋他是知道的,他是明知故问,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红领巾。我就讲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鲜血染成的,我们戴上红领巾是光荣的。这个时候他又和张书记说:“冯健姐姐是一摘下了红领巾就入了团,入了党,我什么也不是。”张书记这个时候就讲:“你什么事?你才来几天喽,到机关里才几天,”他说“你以后啊,一定会超过冯健姐姐的”,张书记讲这话就很肯定。
这个时候张书记还讲了刘胡兰的故事,他以前曾经跟我说过,这一次又重复地讲给雷锋。讲完了刘胡兰的故事,他说有志不在年高啊,他特别强调了这句话,说了这个话以后呢,雷锋就特别高兴。这个时候,张书记就到书架上拿出两本书:《把一切献给党》,一本送给我,一本送给雷锋。他说,你们要好好地学习这本书,要学习吴运铎这种革命的精神。当时我们拿了这个书呀,高兴的不得了,那个时候拿到一本书呀是很高兴呢,都要读那些革命书。
因为谈的时间很长,我就要回家的了。我的家住在离县城有十多华里。这个时候张书记讲:“小雷,你去送送健姐。”他送我在田里走的时候,我就跟他聊了很多,我问他“你的家在什么地方?家里有什么人?”他就说:“我没有家啊,没有任何亲人。”他说“我的家就在县委,县委的领导就是我的父母,这些同志都是我的姊妹。”我就说:“你没有家是因为你没有了父母,没有姊妹,我说我比你大,比你大几岁,以后有什么事啊你就找我,我就做你的姐姐吧。”
所以,雷锋叫我冯健姐姐就是这样来的,他马上就站住,叫了我一声“冯健姐姐!”还跟我握了一个手,转头就走了,显然他心里是不舒服的。
从这个以后我们就经常联系,张书记经常到我们那里来。我们的猪场是全县的一个点,农业点、养猪的点,所以张书记老是带着他到我们那里。这样,见面的机会就多了,有时候开会呀,办个什么事啊,或者是县里面通知我要去说个什么事情啊,每一次去我都能够见到雷锋。
时间一长呢,我们就无话不谈了,我们最多的就是谈人生呐,谈理想呐,谈前途啦,什么是幸福啊,特别是怎么样学习,怎么样工作啊,怎么样做人呐,这个方面谈的特别多,互相也比较了解了。
没有多久,我们就到县里面的供销社,买了一个笔记本。我说以后就好好地学习吧,张书记又送了书给我们,我们就是要好好地学习,没有文化不行。
雷锋特别爱学习,他是书不离身,不离手的,他就说我们就互相学吧。其实我的文化也不高,他认为我参加工作的时间比他早一点,年纪比他大一点,锻炼的时间稍许长一点了,他就把我作为他的老师似的,什么事情都来问我。
后来我们就买了一个本子,定了一个计划,就是说我们这一次要看什么书,那时候就看《可爱的中国》,还有张书记送我们的这本《把一切献给党》,还有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本书我们读的最多,印象也最深。我们读这个书不仅领会它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呢,我们同时也在学文化,学文化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有不懂的意思,或者是不认得的字,就把它记在上面。还有我们学了以后,也把心得记在这本子上面,到下一次见面的时候呢,就互相交流。如果我们都不认识、都不知道的话,就请教别人。
所以当时我们就这样学习,他那个“把一切献给党,我们要永远记住毛主席的教导,做一个毫无自私自利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要把我们的智慧,把我们的力量,献给祖国,献给人民,要献给我们的党。”这些话他都能背下,都记得的。
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一段话,就是讲一个人不要碌碌无为,要做出贡献。这些话呢他都记住了,而且是这样做了。
我跟雷锋接触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特别爱学习,虚心好学。他为什么要那样学习呢?我们也谈过,他说,我到县委工作,虽然是做公务员,做勤杂员了,倒茶倒水呀,跟领导走啊,但是他感到,做这个工作,没有文化不行。他说,没有文化做不好工作。要提高文化,提高水平,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他谈的最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他说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有文化,必须有知识。所以他就渴望学习,实实在在地学习。
还有一个,他特别爱学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著作的单行本,像《为人民服务》啊,《纪念白求恩》呐,还有那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啊,这些他都学。学了以后就用来联系实际。他学那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联想起他的家庭,联想起那苦难的家。
我觉得雷锋同志啊,他对党、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毛主席、对人民特别地热爱,特别地尊重。他经常讲,没有党、没有毛主席,没有我们这社会主义国家,就不可能有他的今天。他还特别讲到,说我身边没有兄弟姊妹,没有家,但是人民群众都对我很好。他一出来工作的时候,就碰到我们那个老地下党员彭德茂,后来到县里面又是县委张书记,再后来到鞍钢,到部队,都是遇到很多好人在帮他。他就觉得他的周围呀,都是他的亲人,他很感激。所以他特别羡慕见过毛主席的人,因为那个时候,我见到毛主席了。我是1955年参加的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还有1957年我两次见了毛主席。他特别羡慕我,认为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老是问毛主席什么样?是不是真正我们在电影里面看到的毛主席?那个是真的毛主席吗?他怕有些是假的,是替身。让我跟他讲,穿什么衣服啊?走路的姿势啊,他都问的很详细,特别是问毛主席的身体好不好啊?所以他感情特别深,他是对党、对毛主席啊,有着很有深的感情。
再一个呢,雷锋这人呐对人特别关心,那不是一般的关心,而是特别细致,特别关心。我举几个小例子:
那时候我们望城,不是像现在,那个时候路不好走,又没有汽车,交通很不方便。到县里面开会呢,自己还要背着包,背个行李去,都要两条腿走路。我家住在河边,因此我们要沿着河北上。有时候遇到天下雨,风呐雨呀都在吹,那个时候条件不好,也没有什么好穿的,要光着脚丫子走。有时候走到县里面去啊,雷锋看到我身上打湿了,他就马上把他的衣服拿来,衣啊、裤啊、鞋啊,他都拿的来啊。不光是我了,还有其他的人,都穿过他的衣服,都要我们换,然后拿着我们的衣服去烘干,烤干。
还有的一些女同志抱着小孩到县里面来开会,小孩那个尿片就是布的,搞湿了,他就拿去帮人家洗,洗了以后烘干。有时候或者是一点点湿,不得干的时候呢,他就放在衣里面焐,把它放在身上焐干,这是我亲眼看到的。
他这个人呢事事想得细,只有十六七岁的年纪,处处地方都能想到人家。我再举一个例子:
陈洁是我们林管站的一位同志,她年龄比我大两岁,结婚早,一结了婚就有了孩子。由于年纪还不大吧,有些事也不太懂,他的爱人出差,她快要生孩子了,还出外去晾被子。这一晾被子,一下子可能是发作了,就倒在地下了。正在这个时候,雷锋走过来看到了,问陈大姐怎么了?雷锋就把她扶到屋里,给她倒水,还给她拿手巾擦一擦。“你睡吧,你睡下,我等一下再来。”雷锋把那被子晾好,就走了。
这个时候陈洁同志就想,哎呀,我这肚子痛的很厉害,怎么没有叫雷锋去找个医生来呢?心里正这么想,这时就来了一个刘大夫。她感到奇怪,就问:“你怎么知道我要快生孩子的喽?”刘医生说是雷锋来叫的我。所以你看他这么大的人都知道赶快叫医生来。后来听说像她这种情况,有一个人就死了,要不是雷锋及时的叫医生来,她也可能很危险了,也说不定有生命危险。她一直很感激,说要不是雷锋,那可能生命都没有了。
你看雷锋就只有这么大,却想的这么细。我跟他一起走路的时候啊,他看到人家晒的晾的衣服掉在地下,他马上就去捡起来,如果脏了,他就洗了再晾到上面过去。如果看到小孩子做危险动作,或者是打架,他一定要过去劝告的,生怕这小孩子,或者跌倒了,或者是打坏了,他就是这样的。
我家离县城有十多华里,这个中间有一道港湾,有几丈宽,没有桥,都是靠人这头拉个绳,那头拉个绳。如果没有技术,就会荡倒到河里或港湾里面去,那就通到湘江里面去了。他每一次送我,必送我过了那个港。我不叫他送,他都硬是不肯,平时他像个小弟弟,这个时候却像个大哥哥。他说我是个男孩,你是女的啊,搞这个我比你行,每一次我都犟他不过,他一定要跳到这个船上,跟我拉这个绳,把我送过去。特别是夏天地很滑,他就一定要看着我上了那个地方,他才走。
还有原先我们走路的时候一路走,我们南方烂泥多,下雨以后路就很光滑,好踩。另外一边没有走人的,脚趾就转得痛。第一次我跟他走的时候,我觉得他是弟弟,我就注意的走烂泥的这一边,把好的路让给他。他就注意了,说你怎么不走这边呢?我说你走这边不冷脚吧?我说我不冷脚,我们的土话说不冷脚,就这一次我让了他一次,从此以后我跟他走,有时候并排走,他就一定要把这个好的路让给我。
他就是这样处处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这一类事情很多了,我就举这么几个例子吧。
他的工作特别认真,有使不完的劲,他两个腿嘞,就是像飞毛腿一样的,跑得挺快的啊。我每一次看到他,不是在那里洗东西,就是在文印室帮忙,或者是帮人家做个什么事,他总是有做不完的事。
因为在县里面他的身份是公务员,现在叫勤杂人员吧,做具体事的。但是呢他跟着张书记跑,那个时候他还背着一个枪,好神气的。
他当公务员,还是通讯员,也是机要员。张书记有什么信要发,都叫小雷。他也勤快,什么事都做。送信他就跑。他有一个小黄包啊,人家收了还要领导签字。你送给他一个什么电报啊、机要文件呀,都要签字的,要绝对保密的。雷锋他是最可信的人,我觉得真正的机要秘书就是他。
雷锋什么事都做,对人很负责任。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到张书记家里去,正好看到雷锋正在那里洗东西,张书记很理解年轻人的心情,他就跟雷锋说:“小雷,小雷,来陪健姐去走一走。”叫他陪我去外面去走一走。雷锋说:“好,我把事情做完。”这个时候呢,张书记的爱人叫做郑桂仙,就讲:“小雷我来做,你去,你去。”这个时候小雷更不肯,他说他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完,再陪我出去走。刚刚出门没多远,又碰上了一位县委的领导。他说:“小雷帮我送个稿子到县广播站去。”那时没有电视台,就是广播站。就叫他去送稿子。他马上就说“好”,就跟我打个招呼说:“健姐你等一下,我马上就来。”他拿着稿子就跑,跑着把稿子送到,又回来陪我走。
我觉得他就是这样,总是工作第一,他也爱玩,想跟我在一起啊,或者是陪陪我一起聊聊天呐,但是呢,他还是工作放在第一位,所以我觉得这雷锋呢,他工作上特别认真。
还有嘞,我觉得雷锋他很爱美,对待生活是非常热爱的,非常乐观的,一天你总看不到他有愁眉苦脸的时候。他是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那个时候条件是比我们农村要好一些,有20多块钱一个月呀,一个人,上没有老下没小,周围左右也没有亲戚姊妹,他拿了这么20多块钱呢,应该说是可以的吧,但是他还是很注意节约的。他节约的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县里买的那台拖拉机,他捐了20块钱。
他就在节约的情况之下,还是把生活安排的挺愉贴的。他很爱讲究,经常是穿那个白领的衣服,他喜欢穿白的。白的衬衫洗的很干净,他很会洗衣服,洗的干干净净的,他的鞋子,从来没看见过它有灰啊。他的鞋子、他的衣服都是穿的很整洁的,平平的。后来有些人采访我的时候,就说他好像很讲究的。我说这些年轻人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搞整洁一点有什么不好呢?有些人不理解,好像那个时候贫苦。苦倒是苦,但是呢年轻人呐,也还是要讲究的,年轻人嘛,爱美之心人人有,他爱美有什么不好呢?我是赞成的。我觉得雷锋呢,他还是时尚的,虽然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也有这个心情。好像你越搞的越苦那个样子就越好,他不是那种思想。
他还很喜欢花草,手里经常拿着一支花,现在觉得好像是很现代的事情。我们那里别的花也没有啊,就是那个草籽花遍地都是,那草籽花很漂亮,是肥田的。他喜欢拿点草籽花,放在小瓶子里面插着,我到他的宿舍那里去,就看见他放过。
当时我不觉得,现在回过头来想,为什么雷锋这么喜欢草籽花?是因为这个草籽花啊,叫红花草,学名呢叫做紫云英。这个紫云英呐,是没有索取的,它就是肥田,它也不要好多人去悉心栽培,也不需要什么好的肥料丢在下面,它就长了的,它只作奉献,没有索取的。
现在过去50年了,我觉得为什么雷锋喜欢这一种花?回过头来想,他是奉献精神,雷锋喜欢这种奉献精神。
还有的时候我们谈到什么叫幸福?他认为幸福呢不是坐享其成,不是让人家来伺候。他认为幸福啊,是要靠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建设,这样所得到的东西,才是幸福。
当时就这个方面谈的很多,所以说雷锋在年纪不大的时候,想的这些东西都想得挺远的。你看他后来到鞍钢,到部队,他所做的那些事情,都是在望城那些思想所打下的基础,而且是更加发展、更加提高的了。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是全县第一个高级农业社,当时大家就选我当了第二社长。那时候我干的也还很起劲了,虽然我不懂那些农业生产中的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积极地干了。
后来到1956年,我们发展养猪,全县发展生猪生产,把我们那里作为点。我们那里养猪习惯上是一家一户养,要是集体养猪,就没有这个习惯,大家都不想搞。当时就宣传猪全身都是宝,可一时也发动不起来,都认为养猪是一个脏事情,是一个很累很累的事情,也是一个丑事情,谁要去养猪啊。特别是女孩子,今后嫁都嫁不出去,谁要一个天天养个猪的?不要你哎!
我就想了,我是干部,也算是个小干部吧,这个社里面的事我应该带头,如果不带头的话,你嘴巴怎么说,人家怎么做得到啊。所以我就跟社委会说,我不当这个第二社长,我去养猪。当时有人不同意,后来幸好张书记支持我,他还送我几本科学养猪的书,让我好好地学习。
我和雷锋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光是鼓励,有时候我们也互相开展批评,不做“好好先生”,雷锋也不是那么一个人,你不对的地方你就是不对。
就拿自己养猪这个例子说吧,养猪嘞我开始劲头很大,搞了一段了以后,感到很累,确实累的很啊,受不了。早上起得早,晚上呢,我那时候还当团组织书记,青年人很活跃,开会都在晚上,搞文艺活动也是晚上,一天晚上睡不了几个小时。对于十八九岁的姑娘来说啊,那身体吃不消。我心里就想啊,这怎么得了嘞。那个时候叫我不养猪,我偏要去养猪,人家说我出风头,家里人就说我发疯了。这个时候我要说出来啊,人家不是更会讲我吗?我是骑虎难下,不好跟任何人说。
我觉得雷锋是一个可信赖的人,他年纪比我小几岁,但是他很成熟的,很懂事,信得过我。我就跟他说,我说你别跟别人说啊,我跟你说说我的思想。一说了这个事情,他马上就批评我。说你还记得张书记跟我们说的话吧,刘胡兰死都不怕,你还怕困难呐?你这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他叫我慢慢来,以后习惯了就好了。我觉得他就好像是个大哥哥似的来批评我,他觉得我这个想法不对,说你应该坚持。后来我觉得他讲的也有道理,所以我还是继续养猪,他从此以后呢,更加关心我们的养猪场,他每一次去,还帮我去养猪。
我还给大家讲个事情,就是他要到团山湖去开拖拉机,因为他是在书记的身旁呢,消息挺灵通的。有一天呢,他高兴地跑到我家里来,说:“健姐!健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什么好消息啊?”他说“我们两个人都去当拖拉机手。”哎呀,我一听这个话心里特别高兴,能够当拖拉机手这是我早就想的。我是在长沙市读的高小,我们国家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是梁军,我觉得驾驶拖拉机在祖国的田野上奔跑,那是多么的幸福、多么自豪的事情呐。今天告诉我这个消息呢,我就感到很高兴,也很突然。我这养猪养的好好的,让我去当拖拉机手,就有点不太相信似的。我就问了,是真的吗?他马上就严肃起来,“我骗你是小狗。”像小孩子似的嘞,他就硬是把我拉到张书记的面前去对证呐。他说:“张书记是不是有这个事?”张书记说“是有这个意思。”
最后又没有叫我去,叫雷锋一个人去了。后来听张书记说,为什么不叫你去,是因为养猪事业的需要,你还在那里养猪吧。我要养猪,但我还是想开拖拉机。但是那个时候年轻人,还是很听话的,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这个时候雷锋就来安慰我,他说不要紧,你就好好地养猪吧,今后还是有机会开拖拉机的,叫我别着急,所以我就没有去成。
后来我才知道,是要送我去学习。组织上保送我到湖南农学院去上大学。哎呀我这个高兴啊,我真是想学习!因为通知来得早一点了,雷锋就跑到我家里来,他讲我也想跟你一块去。他也想上大学,小孩天真嘛,他说他跟我一块去上学。
我说你跟我一块去学习,我当然是欢迎啊,但这个是组织上决定的啦,我是爱莫能助,我没办法。后来听说他真的去找几个领导,他就要去的。最后我听张书记跟我说,上学是省委点名的,只有一个名额,全省保送20来个人,这一次没有雷锋的份。他就感到很惋惜,我安慰他说不要紧了,你就这在实践当中好好学习,实践也是一所大学吧。
后来我走的时候,他来送我。我们互相讲了一些勉励的话,他还送我一支钢笔,是粉红色的英雄钢笔,我一直用这支钢笔在农学院读书。
我们每次通信都互相鼓励,他写信都是一些鼓励的话,每得到一次表彰,或者有什么事情,比如入党了,就马上把这个消息写信告诉我。他在部队里面得到的那些表彰、那些先进荣誉,他都写信告诉我。但是他不告诉我的,就是在鞍钢那么艰苦的生活,从来没有提过一次,我都不知道他那么艰苦。直到后来在宣传他的时候,我才知道到鞍钢是那么艰苦,他从来不提,每一次提及的都是说怎么样的好,叫我放心,叫我安心地学习。那时他多次写信说“冯健姐姐:我一定争取当个标兵,当个模范啊,当个英雄嘛,今后有机会啊,我们一块上北京。”
他说“一块上北京”,可惜的是,没有好久他就逝世了。我1964年又上了一次北京,毛主席当时接见了那么几个人,包括廖初江、李瑞环他们。那一次,我就想太可惜了,如果雷锋不去世的话,说不定真的有可能一起上北京呢,他就是想上北京去看毛主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