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红色文化 建设美丽乡村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三亚爱在海棠雷锋文化馆迎来了大茅村百名党员。他们通过重温革命先辈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内在动力。

2025年7月12日,大茅村100名党员在村党委的带领下,统一服装,佩戴党徽,来到位于海棠湾龙海风情小镇的“爱在海棠雷锋文化馆”举行党建活动。
在三亚市雷锋文化促进会会长陆晓峰的带领下,党员们走进雷锋文化馆,三亚市雷锋文化促进会雷锋讲师团的志愿者们为大家做了讲解。
首先,党员们共同观看了中央电视台采访当年帮助雷锋破格入伍的余新元政委,余老接受采访时已经97岁了,他讲述了雷锋当兵的过程,并深情含泪回忆了雷锋苦难的童年,现场很多党员流下了热泪。

陆晓峰会长从雷锋童年、少年、青年的不同成长阶段详细介绍了雷锋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又从学生、农民、工人、军人的不同工作经历介绍了雷锋精神形成的全过程。他说,雷锋精神就是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向善的价值追求。这种精神是任何人和任何时代都需要的。
三亚市雷锋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刘明珍为大家讲述了因雷锋而诞生的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和《唱支山歌给党听》创作的过程。来自海棠区第一小学的同学们为大家演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是由吴洪源作词,生茂作曲,虽然创作时间很多短,但是流传范围之广,时间之久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作曲家朱践耳看到了《雷锋日记》谱曲而成。这两首歌至今广为传唱,家喻户晓。

来自海棠区第一小学二年级的许朵朵同学、崖州湾科技城南开小学二年级的李泊桦同学为大家演唱了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爱在海棠雷锋文化馆馆长王佳妹为大家讲解了《雷锋日记》,她告诉大家,《雷锋日记》从问世到现在已经在社会上传阅了半个多世纪,最早的《雷锋日记》是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共选辑121篇,约4.5万字,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第一本内容丰富、文字准确的雷锋日记。这本日记的出版,满足了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急需,也成为对雷锋的“永久纪念”。通过阅读《雷锋日记》我们可以了解雷锋,更好的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来自崖州湾科技城南开小学二年级的李泊桦同学和王佳妹馆长为大家朗诵了雷锋于1958写的第一篇《雷锋日记》,著名的“雷锋七问?”。
三亚市雷锋文化促进会理事、三亚好人孙锦琳为大家讲解了雷锋一生所获得的荣誉,她告诉大家,雷锋不论是在望城县委工作期间还是在鞍钢当工人期间乃至走进军营,都是表现特别优秀的,他对待工作积极向上,生活上乐于助人,今天,我们学雷锋就是学他这种向上、向善的精神,立足岗位学雷锋,生活小事做雷锋,做小事行大爱之举。
人大附中三亚中学的胡海泰、万易阳同学和三亚第一小学袁清阳同学共同为大家朗诵了诗歌《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要以雷锋为榜样,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雷锋精神的陪伴下,积极向上,快乐成长。
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他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雷锋精神,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