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儿庄志愿者张宏的雷锋式人生
在台儿庄,张宏这个名字总与温暖相连。十几年间,1200小时志愿服务、30余名受助学生、400余次公益活动——这些数字不是勋章,而是一个普通人用坚持垒起的精神高地,是雷锋精神在当代最鲜活的模样。

2008年汶川地震的画面,让还是普通工人的张宏再也坐不住。半个月工资捐出去,带着工友们募集的物资奔向灾区,那句"就觉得该做点什么"的朴素念头,成了他公益人生的起点。从此,敬老院里他为老人理发剪甲的手,留守儿童书桌前他辅导作业的身影,高考考点外他递出的每一瓶水,都在诉说着同一件事:"做公益不是一时冲动,是一辈子的事。"

台儿庄的街巷里,藏着太多张宏的足迹。她给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送去的衣物里总带着阳光的温度;她资助的学生从小学走到大学,受助的小李说:"张姨总说读书能改命,还让我将来也去帮别人。"这份"爱的接力",正是她公益的初心——帮一个人,就可能点亮一个家。
质疑声曾如影随形:家人不解为何把钱给陌生人,同事笑她"不务正业",甚至有人说她"作秀"。张宏不辩解,只默默把时间掰成两半,一边干好工作,一边把每笔捐款的去向晒在阳光下。渐渐地,家人成了她整理物资的帮手,同事们排队加入服务队。正如台儿庄区学雷锋联合会张礼春会长所说:"十几年的坚持,让她活成了所有人的榜样。"
如今,她在台儿庄区学雷锋志愿者联合会妇联担任妇联副主席,她的志愿者队伍从几十人壮大到上千人,而她依旧骑着旧电动车穿梭城乡,住老小区,资助学生只留"雷锋志愿者"的名字。面对镜头,她总说"都是小事"——可正是这些"小事",让雷锋精神有了看得见的模样。

运河水静静流过台儿庄,见证着这座城的温暖变迁。张宏的故事告诉我们:伟大从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把平凡的善意做到极致。当越来越多的人像她这样,把奉献当日常,雷锋就活在你我中间。因为爱,本就是会传染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