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心里话 想讲给您听
我是华北电力大学的在校学生刘昕璐,有句心里话,我想讲给您听:
节假日期间,参加京徽志愿服务总队的北京站广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这段经历,是我走出校园象牙塔的最真实社会课堂。这座日均客流数十万人的枢纽中,我身穿志愿者马甲,穿梭于川流不息的人群间,每一次指引、每一次帮扶,都在我心
中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参与服务前,我其他院校的同学们接受的岗前培训(如岗位职责、注意事项、应急、以及“志愿北京”平台,让我看到北京志愿服务的成熟机制。同时更印证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蕴。
站在北京站广场或地铁自助售票机旁时,我频繁面对“地铁怎么换乘?”“取票机在哪?”这类问题。在反复实践中,我学会了不仅要精准回答,还要预判旅客可能的困惑点——比如为外国游客指路时,会同步告知票价、线路特点(如“北京地铁票价低且网络发达”);对老年人则放慢语速,配合手势引导。

在服务中的自我成长与觉醒。站在旅客角度,我开始真正理解他们的焦虑。每一个匆忙身影背后,都是对归家的期盼或生活的奔波。穿上志愿者马甲,意味着成为旅客的“临时依靠”。从最初的紧张到后来的从容,我学会了对每一句询问负责,对每一次帮扶尽心。北京站的京徽志愿服务总队志愿者队伍融合了学生、退休职工、上班族等多方力量。他们为旅客提供指路引导、秩序维护、语言翻译、爱心帮扶等岗位上各司其职,让北京站广场客流井然有序。
这段经历已内化为我的人生底色。未来我愿继续投身学雷锋志愿服务,不仅因“被需要”的满足感,更因深信:每一份微小善意的传递,都在编织更温暖的社会图景。正如那位被我帮助后坚持道谢两次的女孩,她的笑容让我看到,温暖从不会单向流动——当你伸出手时,自己也会被光照亮。
北京站的每一次服务,都像一滴水汇入志愿精神的海洋。若你也想成为“志愿者”,可通过《志愿北京》九游会下载官网平台搜索“北京站志愿者招募”等项目,在川流不息的北京站台,写下属于自己的温暖篇章。
我是华北电力大学的大学生陆家利,有句心里话,我想讲给您听:
参加京徽志愿服务总队的北京站广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这段经历,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社会百态与自我成长的大门。在人潮涌动的地铁站里,每一次指引方向、每一回帮助旅客,都化作温暖而深刻的记忆,让我收获颇丰。
北京站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每日迎来送往无数旅客,其中既有归心似箭的游子,也有初次踏上旅途的旅人,他们带着不同的故事与需求。我身着志愿者服装,站在北京站广场服务时,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责任与意义。
志愿服务中,我遇到一位拎着沉重行李、满脸焦急的老人,他要前往北京南站转车,却完全不熟悉地铁线路。我赶忙上前,详细地向他讲解换乘路线,还特意叮嘱他每一个换乘站点的注意事项。最后,他连声道谢,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这样的场景在北京站志愿服务期间时常出现,旅客们从迷茫到展露笑颜,让我真切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也更加懂得关怀与帮助他人的价值。
在与不同旅客的交流中,我也提升了沟通能力。面对操着各地口音、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我学会了耐心倾听、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解答问题,还会根据对方的状态灵活调整沟通方式。同时,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我的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

此外,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小伙伴。我们相互配合、彼此鼓励,在服务旅客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分享着工作中的趣事与感悟,交流着服务的经验与技巧,这种团队协作的氛围让我感受到京徽志愿服务总队集体团结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的目标能让我们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社会传递更多温暖。
这段在京徽志愿服务总队的志愿服务经历,不仅让我为他人送去了帮助和温暖,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滋养,在能力上获得了提升。它让我看到社会中需要关怀与帮助的角落,也让我坚定了继续投身志愿服务的决心。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与热情,在更多的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与正能量,为社会的美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