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璀璨的文明薪火代代相传,而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
近日,在南京图书馆展览厅一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书法文化的公益课吸引了众多的中小学生和家长,中华志愿者协会江苏代表处特聘公益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朱志刚老师倾情授课。
传承
书法艺术与中华美学精神
★
在活动中,朱老师生动阐释了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书法一直是高雅艺术的代表,被视为传承汉字文化、展现文化积淀的重要方式。古往今来的书法家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技法的精髓,还有对中国文化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们从笔画、韵律、布局等方面去表达积淀于历史厚重大地之上的东方思维,使得书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书法不仅注重字形的美感,更讲究精神内涵和意境的表达。于书法起笔之时,不仅仅是练习字帖。每一位书法家都同样在表达仁、义、礼、智、信等道传统文化精神。这或许是其独特魅力所在,书体千变万化,精神源源不断。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书法为我们展示了独特而典雅的中国文化内涵。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思想,倡扬创造性、个性化和想象力的发挥,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富有生机活力的精神因素。活动现场,朱老师对一幅幅作品创作过程的讲解,让参与者们深刻领略到民族的文化、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激起大家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决心和信心,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弘扬
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精神
★
此次活动是由中华志愿者协会江苏省代表处发起的主题为“守望美丽家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旨在加强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播志愿文化、弘扬志愿精神、壮大志愿者队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华志愿者协会江苏代表处将在中华志愿者协会的指导下,继续将志愿服务的精神在各个公益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秉持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去审视传统文化,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有效助力推动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发展。
我们相信,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份财富,让更多人受益。因此,我们将会坚持不懈地为此而努力,持续为志愿服务与传统文化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