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表决通过 -九游会下载

2020-12-28 14:07 董亚欣
3


图片


关注志愿北京 触摸身边温暖
图片


12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该条例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此次新修订的条例“六大特色”

一是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是首都志愿服务的鲜明旗帜,条例第三条规定,本市坚持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社区志愿服务。

为了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的能力和水平,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本市推动基层服务群众的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站等形式,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明确了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辖区单位等社会力量广大开展社区治理、便民服务、养老助残、扶贫济困、平安建设、矛盾调节、环境卫生、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和推动居民、村民通过志愿服务方式开展自助、互助,使志愿服务深度融入社区治理。

三是大型社会活动的志愿服务。

首都北京大事要事多,重大活动多,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是首都志愿服务的重要品牌,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本市建立健全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协调保障机制,统筹协调服务保障、城市运行、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保障国家重大活动和政府主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文化交流和展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是专业的志愿服务。

立足首都工作实际,发挥北京专业人才聚集的优势,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本市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语言翻译、医疗救护、全民健身、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科技推广、公交出行等专业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发挥本单位的专业优势,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专业知识技能和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提供专业志愿服务。

五是应急志愿服务。

应急志愿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立法固化和提升志愿服务好的经验和做法,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应急志愿服务协调保障机制,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对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和规范,推动基层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织开发应急救援类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志愿者有序地参与公共安全与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的宣教和普及。

六是外语志愿服务。

为了促进首都国际语言环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外事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外语志愿服务协调保障机制,为开展外语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本市鼓励外语专业人士、在京的外籍人士等参加外语志愿服务。


各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报道

央视新闻:《为冬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北京将实施新版志愿服务条例》

12月25日,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上,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计划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条例将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中国新闻网:《北京修订志愿服务促进条例 志愿者可享受优先录用等优待》

《北京市志愿服务促进条例》提出,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

新京报:《北京修订志愿服务促进条例,志愿服务可纳入公务员考录考察内容》

北京鼓励企业和其他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

北京日报:《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招用招聘将享“优待”》

北京市鼓励企业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可以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考察内容。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将获“回馈”,志愿者将可用工时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

视频截取:北京新闻


关于志愿服务,你可能还想知道这些

在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方面,民政部门会有哪些安排和举措?

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介绍:

社区是广大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阵地。目前,全市在“志愿北京”平台注册的社区志愿者有193万人,已发布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近15万个。

为了给社区志愿者提供一个畅通和规范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民政部门将指导社区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志愿者注册、服务记录、出具证明等工作;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志愿服务团体,将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管理,并在资金、场地等方面为其提供支持和帮助。

据统计,全市已建立2500余个社区志愿服务站。民政部门将指导街乡、社区依托志愿服务站,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组织、服务、保障等工作机制,为开展常态化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向楼门院、向居民身边延伸,构建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同时,指导街乡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回馈机制,鼓励广大社区和志愿服务组织制定包括服务积分、时间储蓄、居民互助等形式在内的务实管用的激励措施,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多种方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此外,本市还将继续围绕社区治理、垃圾分类、养老助残等领域推出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过品牌的号召力,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市民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


服务保障大型活动是北京志愿服务的特色和优势,共青团在这方面有哪些落实举措?

团市委副书记、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健介绍:

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是北京的“金名片”。自1990年在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至今,共青团组织志愿者参与了包括北京奥运会、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百余次场大型社会活动服务保障工作。

经过近30年的积累,本市在大型社会活动志愿者招募动员、培训选拔、岗位对接、管理运行、保障激励以及党团建设等方面逐步成熟,形成了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的“北京模式”,推出了地方标准等。

下一步,团市委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条例要求,抓住服务保障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大型社会活动契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主责、各相关单位参与”的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深化大型社会活动对志愿者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孕育,全面提升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水平。


首都文明办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统筹协调部门,在宣传表彰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宣教处一级调研员、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杨秀卿介绍:

首都文明办作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部门,在宣传表彰方面主要是精神鼓励和典型宣传。自2014年开始,首都文明委每两年命名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示范站(岗),授予牌匾,目前已命名四批近10000个。自2017年起,首都文明委每年组织开展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评选出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和最美志愿家庭各100个,颁发九游会下载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同时,开展认定五星级志愿者活动,在“志愿北京”平台记录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500小时的志愿者给予认定,并颁发五星级志愿者证书和徽章,赠送实名制志愿者马甲,至今共认定五星级志愿者近4700名。此外,还推选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参加全国及市级各类评选表彰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