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7日上午,河北省魏县民政局、慈善协会“迎中秋、情暖夕阳”孤寡老人团聚活动在魏县魏城镇西南温村聚美庄园如期举办。魏县民政局局长郑占东、副局长肖鸿恩、税务局局长耿洪亮、邯郸建行光华支行行长高艳芳、慈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英,中原艺术团郭保生、马艳霞、郭建广,西南温村、岳庄、马于村、北罗营村4位支部书记(张振青、薛付森、马军希、田瑞臣)等同志与魏县益民民政事业服务中心、野胡拐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牙里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北皋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双井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等5家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代表、西南温周边自然村孤寡老人及相关志愿者共计78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该项活动的发启人及8年坚持主办者是一位65岁的慈祥女士,孤寡老人们亲切地称她杨大姐、孤残儿童们亲切地叫她杨妈妈,她就是中华志愿者协会聚美庄园志愿者之家、魏县公益活动基地、魏县尊老敬老扶孤助残实践活动基地的负责人,魏县西南温村终身荣誉村民杨翠萍。
梦缘慈善,创办聚美庄园。杨翠萍,1957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邯郸市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姊妹四人中她排行第二。因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对她格外疼爱。受家庭教育熏陶,杨翠萍从小就心地善良,喜欢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造福他人的根早早就扎在她心里。长大后在邯郸市服装公司基层医务科工作,她积极认真,热情开朗,与领导和同事和谐融洽,与基层群众亲如一家。随着与广大群众越走越近,每当她看到那些孤寡老人无人照顾、孤残儿童缺少家庭温暖的时候,扶助孤残儿童、照顾孤寡老人的想法便时时萦绕心头,越来越强烈,渐近成为她的人生追求和梦想。1994年,杨翠萍因心脏病再次住院治疗。不能工作,她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没用的废人。所在单位当时已不景气,但总是第一时间给她解决医药费,这更使她深感内疚,觉得自己给单位增添了不应有的负担。长期的病痛和深深的负疚感,使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是父亲的劝慰,让我重燃生命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每每被问及这段历史时,杨翠萍也总是深情的回忆父亲的两段话,“这么多人为了你的健康在努力,你却这么不珍惜生命,怎么对得起他们的付出和期望啊!”“我知道你一直想建一个养老院或孤儿院,想为那些没有家人关怀的老人和孩子做点事。你现在病了,是不是觉得自己成不了事了?你要知道,一个乞丐能把讨到的一个馒头分给另一个饥饿的人半个,这事虽小,但同样是善举,和那些大的善举没有区别啊”。“父亲的告诫,一是要我珍惜生命,二是要坚持善事从善小做起,这给了我力量,也再次点燃了我的梦想”。从此,杨翠萍坚定了与病魔顽强抗争到底的斗志,也扬起她下海经商、圆梦慈善历程的航帆。2011年,杨翠萍因投资项目机缘巧合地来到魏县西南温村。当地群众的淳朴善良和梨乡腹地的环境优势,让她感到这就是她圆梦慈善的理想福地——建一个孤儿院或养老院,实现自己的梦想。因国家政策不允许私人建孤儿院,建养老院又力不从心,经过再三考虑,2014年,杨翠萍决定个人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占地30亩的聚美庄园,种植了适合北方生长的多种水果,旨在为孤残儿童和孤寡老人免费保障水果供应,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关爱。提起聚美庄园名字的含义,杨翠萍这样说:“我希望聚美庄园能够聚集人世间所有的美好,然后把这些美好分享给那些没有亲人的孤儿和老人。这是我最想做、最乐意做、最高兴做的事情。”
奉献公益,彰显人间大爱。无论是地震灾害、水灾旱情还是新冠肺炎疫情等大灾大难面前,杨翠萍都毅然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从不缺席;聚美庄园瓜果成熟时,同样也是惠及乡村邻里百姓,共享丰收从无懈怠。西南温村党支部书记张振青说:“杨大姐一年多次慰问我们村疫情卡口值班人员,关心关爱孤儿及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她心地善良,用满满的爱心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值得我们大家每个人学习和尊敬”。2014年至今,杨翠萍每年都把邯郸福利院和附近村庄的孤儿接到庄园进行采摘,让那些缺少关爱的孩子在庄园里快乐游玩;每年的重阳节和春节都邀请庄园周边村的孤寡老人到庄园做客,陪他们吃吃饭、说说话。新春佳节更是从不落单。2021年腊月二十七,西南温村、岳庄村等几个临近村庄的孤寡老人来庄园参加第八届“聚美庄园迎新春关爱孤寡老人联欢会”,残疾人张贵保满怀激动地说,“饭好吃,节目好看,杨大姐人真是善良,我们大家伙儿都感谢她!在这里吃一次饭心里能高兴好几天”。即便是在驻地新冠疫情紧张,禁止聚集“堂食”时,聚美庄园的“打包食品”也会在腊月二十七这天准点送到孤寡老人们的餐桌上。正是这点点滴滴的付出和真诚,让附近乡亲们认识了她、熟悉了她、记住了她、喜欢上了她,都把她当成自己的亲人,那些孤寡的老人亲切的称她杨大姐,那些孤儿们亲切的叫她杨妈妈。邯郸市社会福利院原院长李俊海说:“从2014年开始,我们每年5月份都会带领孩子们来到这个温暖的家,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采摘到草莓,别提有多高兴啦!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看到孩子们玩的这么开心,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杨大姐,是她给了孩子一个户外活动的家,在这里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在中华志愿者协会、魏县慈善协会的指导下,2022年5月聚美庄园正式发启并开展了“关爱弱困群体,聚美庄园公益行”志愿服务活动,让孤残儿童和失能老人真切并持续体验瓜果丰收的喜悦。杨翠萍说:“在志愿服务、公益行动里我找到了幸福和快乐,余生我会把关爱孤残儿童和失能孤寡老人等弱困群体,作为毕生的事业一直坚持做下去。”实际上,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杨翠萍“正式的”公益事业就从未间断过,近十四五年间,她捐钱捐物的具体数额数值,她自己都记数不清;围绕聚美庄园的助人善举也是数不胜数……一次次善行令人感动,一次次义举都汇聚社会发展的道德力量。
慈善路上,无悔坚守坚持。2012年杨翠萍响应政府号召,返回故乡创业在魏县投资兴办企业,原本是想着依托公司的发展壮大,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盈利收入用于她魂牵梦绕的慈善公益事业。但创业顺畅的势头却没能长久持续,2016年前后企业发展严重受阻。2018年至今公司经营勉为其难,每年管理、经营庄园还要额外投入八九万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在经费短缺的状态下继续做公益?在慈善路上,杨翠萍义无反顾第选择了坚守和坚持。2020年3月份的一天,杨翠萍来到邯郸儿子家中。儿子看她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就主动向母亲询问情况。杨翠萍喃喃说到,“慈善公益事业是我的命根子,每当妈妈的脑海里回忆起家庭贫困孩子临离开时亲切的喊我‘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让你常来看看我’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的仍要坚持我的慈善公益梦,可是,妈妈现在是有心无力啊!”说到这里生性坚强的杨翠萍却是哽咽不止。儿子拉着母亲杨翠萍的手说:“妈妈、妈妈,不要哭,再艰难的路,儿子陪您走,做慈善活动的钱,儿子全力支持您,儿子永远是您做慈善公益的坚强后盾。”这一刻,母子连心,母子俩抱在一起泪流满面。聚美庄园修剪果树、打药施肥需要人员管理,技术工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省吃俭用,杨翠萍日常做饭都不舍得炒菜,饿了泡一袋方便面,吃一些馒头和咸菜,一年到头也不买几件衣服,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慈善公益活动。当庄园员工有不理解的问询时,杨翠萍总是讲:“关爱孤残儿童和孤寡老人是我的梦想,既然我选择了,再苦再累再难,我也会坚持下去。我现在65岁了,在魏县做了8年公益,至少还能再做10年,直到自己确实干不动了,再交给孩子们继续做下去。”魏县慈善协会会长郭玉峰说到,“杨大姐做慈善公益事业持续的时间长达10数年之久,把慈善公益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她有一颗生生不息的火热之心,身上散发着助人为乐的芳香,是当之无愧的活雷锋!”
爱心永恒,慈善薪火相传。做慈善、坚持做慈善已成为杨翠萍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杨翠萍的老伴是退休职工,原本在家儿孙绕膝、安享晚年,但为了支持她做慈善,经常陪伴着她参与各种活动,身边的人说他是“妇倡夫随”的模范。每当庄园里举办公益活动的时候,杨翠萍的老伴、儿子、儿媳以及孙子,一家老少齐上阵,大家共同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小孙子高兴地说:“奶奶做的事儿真伟大,我一定要把自己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让他们和我一样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杨翠萍的事迹感染并吸引了周边众多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庄园里有公益活动大家都会挤出时间来积极参加,你出一把力、我捐点物资,大家共同贡献一份爱心。十余年如一日,杨翠萍热衷慈善公益事业,被邯郸市社会福利院授予“福利院孤儿爱心妈妈”荣誉称号,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河北省残疾人协会等多家新闻媒体和单位赠送了锦旗,2018年,她被西南温村授予了终身荣誉村民荣誉称号。
奉献公益,大爱无疆。在中华志愿者协会聚美庄园志愿者之家的公益大厅,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一面面“情系孤残,大爱无疆”、“疫情无情人有情,聚美奉献见真情”等内容的锦旗光彩夺目、煜煜生辉。每当有人来到聚美庄园,杨大姐都会把他们领进公益大厅,指着墙上的一面面锦旗,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自己在慈善路上无悔前行的点点滴滴,真心分享她“但行好事”的快乐和幸福。挂在杨翠萍嘴边的最多的一个词汇是“感谢”,“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同事和领导,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人!我做这点小事微不足道,但看到这么多人来帮助我做这些事情,我很感动,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决心,希望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使每个人微小的爱的星星火花汇集成燎原火焰,让社会更和谐,让人们更幸福,让世界充满爱”。也许,只有此时此景,我们才能理解和体会到什么是杨大姐最最幸福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