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82岁的中华志愿者协会高龄志愿者叶如陵,被邻里居民们亲切的誉为“老当益壮的‘叶大夫’,社区老人的‘保健医’”。叶如陵本人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中国红十字优秀志愿者、2008年北京十大志愿者、首都第四届道德模范、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扎根西藏31年退休回京后,放弃高薪聘请,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赤诚真心、无私奉献,在追求信仰、实践信仰和传承信仰的过程中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十几年来,叶老始终不渝地把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北京精神”、“红十字精神”作为个人的思想和职业操守,把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化为无私的爱,在社区延续……
2000年10月,叶老回到阔别31年的北京,亲切中又有些陌生,作为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业医生,自然成为许多医疗单位高薪聘请的对象,然而,居住在社区的叶老却在当时社区百姓特别是老年人看病难的现状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选择了百姓和老年人对他的选择----留在社区,义务为社区老年人看病咨询。消息传出,无论是叶老的家里、社区公园里还是活动室里都可以看到叶老为居民看病的身影,从此,百姓身边有了一个真心、贴心又知心的专业保健医。
在朝阳区和街道工委的鼓励和帮助下,“叶如陵团队工作室”如期成立,定期每周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义务看病,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护理等咨询服务。社区居民把“叶如陵团队工作室”亲切地称作“爱心小屋”,叶老成了社区老年人的“家庭医生”。“爱心小屋”从刚开始一天的几个人,到现在每天的二、三十人,越来越多的社区老年人闻讯来到“爱心小屋”请叶老咨询、看病,此外,叶老还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这条健康热线电话每天都响个不停,连广西、贵州、山东和黑龙江的老人也打来电话咨询。几年来,“爱心小屋”已成为医院在社区的延伸,成为老年人的健康“保护神”。 仅2013年,叶老入户及“爱心小屋”接待咨询看病的老人达到3000余人次,为此,叶老还总结出与老年人沟通交友的心得体会,即:“三心加技巧”,“三心”即“爱心、诚心、耐心”,加上唠家常和称赞鼓励的技巧。
许多人对叶老放弃百万收入,沉到社区作一名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感到不可理解,叶老是这样诠释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身边的老人都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我作为一个‘年轻’的老人,为他们做些事是应该的,况且我也会老,到那时候我也希望能有人为我服务。所以说,我为老人做事,不是出于怜悯,或者是在做秀,而是出于对他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爱” “志愿服务绝不是做戏,是奉献,奉献就意味着爱和牺牲,有了这种思想镜界,你才会自觉和自然地去接触老人并为他们服务。他们也会从中感受到你的真心。并通过你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爱”……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辖区医院、企事业单位及大学生志愿者们纷纷加入到“爱心小屋”的队伍之中,成为为老服务工作中一张靓丽的名片。
社区中的空巢老人是叶老重点关注的服务对象,针对空巢老年人交流少、孤独感强等特点,叶老主动将服务送上门,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叶老一定会做好两件事:一是非常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唠叨”,轻易不会打断,面带微笑注视着他们的眼睛,静静地听他们倾诉,其间巧妙地引入正题。在他们“唠叨”完了之后,简明扼要地用他们能理解的话,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出有关健康及节省看病和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老人们不仅看了病,还收获了愉快的心情。二是再遇到他们的时候都会真心的问问他们的病情和治疗进展情况……时间长了,对社区里一些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叶老都能大体了解,以便准确地判断他们的病情和健康情况。
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人普遍缺乏慢性病预防保健知识的情况,叶老在社区开办了健康大课堂,传播健康知识,讲授急救与自救等医学课程。为了让老年人能听得更明白,叶老自学ppt课件制作,到目前为止,已制作一千四百多张各类慢性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的课件,利用各种机会在市、区各街道社区巡讲,并将在平时看病咨询时发现的老人健康问题,用科普的形式,把健康和正确的生活方式及疾病预防方法,写成小块文章,取名“叶如陵每期健康一谈”, 发表在香河园街道发行的“拾香”报上,此举深受居民欢迎,有些老人还把“叶如陵每期健康一谈”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形成健康保健小册子。
2013年6月,“爱心小屋”成立了“糖尿病干预小组”,在社区里为患有糖尿病的老人免费每月两次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并作规范记录,在监测的同时对患糖尿病的老人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运动、饮食、监测和教育的“五架马车”健康指导,服务项目受到老年人、特别是低收入老年人的欢迎。通过对此项目的半年总结分析看到,经过干预小组监测的所有糖尿病老人血糖指标有了明显的好转,心情也愉快起来,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决心服务社区居民的那一天起,叶老拒绝了高薪诱惑、舍弃了娱乐时间,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对此,叶老却非常满足,因为他收获了快乐的心态、健康的身心和幸福的感受,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舍得老人”。他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崇敬和爱戴!
在服务社区居民的同时,叶老作为朝阳区卫生救护培训中心和健康大课堂的首席讲师,以人工心肺复苏和创伤的自救、互救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救治为主题参与急救员培训项目,积极投身到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之中。他夜以继日的准备教材,掌握课件制作技术,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和学识,形成了独特的讲学风格,以最大的激情调动全体志愿者“迎奥运、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参与热情,为奥运会、残奥会的召开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叶老的身影还不断活跃在工地、机关和公司企业,讲解创伤的自救和互救、猝死的预防等医疗卫生常识。叶老更是将志愿服务的足迹踏上了新疆的乌鲁木齐、和田、阿勒泰、哈密等边远地区,为少数民族同胞问诊看病和传播健康知识。
坚持对信仰的传承,也是叶老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此,以自己在西藏31年和退休后的10余年的志愿服务为基线,贯穿了“爱心、知识、奉献、坚持”这个主题,制作了一个题为“让信仰随着党旗飘扬”的ppt党课课件。几年来在市内外的党校、机关、学校、社区做了100多场报告。朴实的语言、扎实的事例沁透了对党的深情,受到群众的认可。特别是对年轻一代大学生的影响很大,许多学生在听完叶老的党课后就积极报名到“爱心小屋”做起了社区为老服务的志愿者,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陪空巢老人聊天,打扫卫生,为“爱心小屋”制作疾病预防宣传展板、设计软件等。作为一名老党员,叶老还先后在社区和学校培养了三名入党积极分子,并作为入党介绍人发展他们为正式中国共产党员。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获得健康知识,叶老积极发挥专业特长,用一年时间写出了18万字的“急救自救与多发病的预防”一书,对于白天义诊、外出讲课、开会的叶老,只有抓紧晚上和早间的空隙写作,常常早上四点多钟就起来,晚上则时常写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此书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在全国社区特殊教育作品评选中,获得了同类作品的优秀奖。此后,叶老又出版了3万余字的“中老年健康保健指南《一》”,并计划今后每年出版一册,将科学健康理念普及到千家万户。
叶如陵,一名老共产党员,在西藏艰苦地区坚持支医三十年不动摇,从一名年轻小伙子,变成了布满白发的退休老人。进入耄耋之年,叶老回到北京。他再次做出了一个选择。没有选择“好好休息,颐养天年”,也拒绝了“医院的高薪聘请”,而是选择做一名志愿者,继续发扬志愿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他义务讲课,义务为社区居民看病诊疗。2008年,他67岁。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当了一名奥运志愿者,也是年龄最大的志愿者;2022年,他82岁。他又诚意加入中华志愿者协会,成为中华志愿者协会高龄志愿者。“退休不退色”,他从不好高骛远,而是从身边小事做起,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情,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情,他都做。精神头儿丝毫不落后于精力旺盛的年轻同志。这位普通的“年轻”老人,用“爱心、知识、奉献和坚持”赋予古稀之年的生命如旭日东升的大爱之阳!